4月份的主題包含了台灣、中國、印度及希臘的紀錄片,影片裡孩子們的文化背景、家庭狀況、教育資源等各有不同,他們的經歷和學習過程中均能看見他們純粹的好奇心、堅韌的意志力、真誠以及勇敢。
《翻滾吧! 男孩》的拍攝緣起,是導演林育賢在觀賞哥哥林育信的兒時照片時,興起了拍攝的念頭。林育信在國小時也是公正國小的體操選手,曾經在高中時奪得全國體操跳馬冠軍,後來又獲得亞洲運動會的體操金牌,然後回到母校擔任體操隊的教練。此片獲得多個亞洲獎項,包括台灣金馬獎最佳紀錄片、中國金雞百花觀摩影片、香港亞洲獨立電影節觀摩影片、韓國釜山影展觀摩影片、日本福岡影展觀摩影片、台北電影節評審團特別獎與觀眾票選獎等榮譽和獎項等。
《村小的孩子》是獨立紀錄片導演蔣能傑製作的留守兒童三部曲的第二部,另外兩部分別為《初三》和《加一》,蔣導演致力於用影像關注社會,用鏡頭呼籲更多人關注留守兒童,重視鄉村教育。本片榮獲第三屆 鳳凰視頻紀錄片大獎 最佳紀錄長片獎、法蘭克福影展 一等獎。
《生於紅燈區:加爾各答紅燈下的孩子們》由兩位美國導演Zana Briski與Ross Kauffman共同拍攝的紀錄片。此影片於2004年獲得了奧斯卡最佳紀錄片。原本導演計劃長期田野式地拍攝性工作者的生活情況,但過程中發現紅燈區充斥著孩子的蹤影,他們一前一後好奇地跟著攝影機跑上跑下,Zana說他們再也無法忽略孩子的存在。於是他們共同開設了一堂攝影課程,共有八位孩童參加,從小孩子的眼睛和角度看他們的生活。
《自己球場自己搵》跟隨影片的主角從探討社區遊戲空間不足,到四出找尋協助和要求大人聯署支持,甚至與市長會面討論都市更新的訴求的過程。本片獲得希臘Hellenic Film Academy最佳紀錄片,美國羅省希臘電影節最佳紀錄片,希臘Patras IFF 2010生活質素大獎。
4月份放映的參加者共120人,4月27日的場次邀請了智樂兒童遊樂協會總幹事王見好女士就紀錄片《自己球場自己搵》進行回應和分享,詳情載於此: https://hk.cnexdoc.com/zh/themed-screening/1721/